目的:探討實驗兔肝動脈插管的路徑和方法。
方法:將新西蘭白兔30只隨機等分為外周靜脈注射、肝動脈灌注、肝動脈碘化油栓塞、肝動脈明膠海綿顆粒栓塞及肝臟直接穿刺注射5組,每只兔均給予臨床等效劑量的欖香烯注射液。肝動脈插管均采用Seldinger操作技術,按照實驗兔編號的奇偶數分別穿刺耳動脈或股動脈,一種途徑失敗可轉換另一種穿刺途徑。記錄穿刺置管及肝動脈插管的操作時間、成功率及并發癥信息。抽取所有實驗兔給藥后多時段的靜脈血用于藥代動力學分析。
結果:穿刺兔耳動脈和股動脈的成功率分別為55.6%(5/9,單側2只,兩側3只)和88.9%(16/18,單側12只,兩側4只),經兔耳動脈和股動脈行肝動脈插管的成功率分別為0%(0/5)和100%(16/16),操作時間分別為28.4±13.6和33.9±19.6 min。除肝臟直接穿刺組及股動脈穿刺組各因麻醉意外死亡1只及動脈穿刺失敗后予安樂死1只外,無其他死亡實驗兔。全麻后的實驗兔外周血管明顯收縮,經兔耳靜脈短期內多次采血困難,實驗中改良為經頸靜脈取血23只(23/27)。
結論:經兔耳動脈行肝動脈插管的可行性低,經股動脈插管為介入醫師的首選途徑;兔頸靜脈取血具有先天的解剖優勢及更高的實驗價值。